【癌症警號】BBC:50歲以下人口患癌風險增 母胎及孩提生活飲食習慣成關鍵【內附癌症徵狀】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2/10/07 10:10

分享:

分享:

肥胖是已知癌症風險因素之一。(iStock)

人生五十知天命,但原來從健康角度,也是一個關口:癌症的好發年齡。

說到減少患癌風險,眾所周知:不吸煙、少吃加工食物、做足防曬、減肥、有充足睡眠等。BBC英國廣播公司指出,其實引發癌症的大部分因素在我們早年已經發生,甚至早於出生前已埋下「種子」,那該怎麼辦?

美國布萊根婦科醫院和哈佛大學最近在《自然評估臨床腫瘤學》期刊發表一項研究,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發現是,1990年以後出生的人,相比1970年出生的人,更有可能在50歲之前出現早發性癌症。這意味年青人將要比他們之前幾代人,較大機會承受癌症帶來的沉重負擔,同時也會令社會、經濟和家庭帶來連串影響。

肥胖是癌症風險因素

人類在幼時所接觸的事物及生活飲食習慣,確有可能影響中、老年患癌的風險,上述研究着眼於哪些因素導致早發性癌症,盡管目前尚不完全清楚,但主要包括飲食、生活方式、環境以及活在我們腸道中的微生物細菌(微生物群系,也稱腸道菌群,Microbiome)。

飲食習慣和腸道菌群也會影響患癌機會,特別是幾種跟腸道有關的癌症。(iStock)

研究人員在觀察了眾多受訪者後發現,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是在孩提期間形成,例如肥胖,肥胖兒童長大後大有機會延續至成年,而肥胖是癌症的一個已知風險因素,因此那些肥胖成年人患癌的年齡可能會更早,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接觸風險因素時間更長有關。

與晚發性癌症相比,早發性癌症有不同的遺傳特徵,而且不幸地發現時可能已經擴散。這些癌症或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,一種針對癌症發病時病人年齡的個人化治療。

飲食習慣改變腸道細菌

布萊根婦科醫院的研究覆查了14種癌症,發現雖然患同一種癌症,但50歲之前患病與50歲之後患病,其癌症的基因構成、侵入性(是否容易擴散)和生長速度都不一樣。此情況在幾種類型的腸道癌症中包括大腸癌、結直腸癌、胰腺癌和胃癌中更加明顯,其一可能原因是,是與我們的飲食和腸道菌群有關。

早發性癌症指的是癌症發生的年齡可早於50歲以下,研究指此情況有增加趨勢。(iStock)

高糖飲食、抗生素以及母乳餵哺都會改變腸道細菌。這些因素的社會模式隨著時間推移發生變化,同樣也會顯現在我們腸道的細菌中,難怪世界衛生組織近年呼籲各國建議徵收糖稅。

孕育期衍生的風險

如果健康細胞是當人體還在母親子宮裏就已經形成,那麼那些後來引發癌症的細胞也可能大有關連,孕婦飲食、肥胖和環境因素,比如空氣污染和殺蟲劑是增加慢性疾病和癌症的已知風險。另一方面,懷孕期間食物攝取嚴重受限,例如因饑荒所致,會增加後代罹患乳腺癌的風險。

「三歲定八十」不只是性格、處事方式,連健康也同樣大有關係。(iStock)

愛爾蘭RCSI 醫學與健康科學大學病理學教授Siobhan Glavey列舉多發性骨髓瘤為例。這是一種無法治癒的血癌,患者多為70歲以上的病人,但近年愈來愈多數據顯示,全球此病的年輕患者有增加。有人指出這是因為篩查工具更有效所致,但這僅僅是一部分原因,不能忽視早期成長的各項因素。

「明白早發性癌症的原因、真正重要的外在元素,以及可以採取甚麼預防措施,是為下一代制定預防的第一步。」

無緣無故消瘦,往往是疾病警號。(iStock)

癌症的信號和徵狀

BBC曾有另一個專題報道,訪問了專家們意見,認為腹部癌症、咽喉癌、胃癌、腸癌、胰腺癌、卵巢癌 以及泌尿系統癌症(如前列腺癌、腎癌和膀胱癌)的迹象常被忽略,如有以下徵狀,務必特別留意:

1.腹部不適3個星期或以上。
2.持續腹瀉。
3.經常感覺噁心和不舒服。
4.血尿。

肺癌是全球高發癌症之一,肺癌的一些徵狀也經常被人忽略,其中包括:非新冠引起的咳嗽超過3周以上、咳血、疲倦或乏力沒有好轉。此外,如果發現身體其他一些不尋常的變化:比如腹部腫塊、停經後出血或者無緣無故消瘦都可能是癌症迹象,應該盡早求醫。

記者:周美好